房天下 >资讯中心 > 城建 > 正文

新城西区更名生态科技新城 负责江广融合区域建设

扬州网-扬州日报  2013-12-22 09:01

[摘要] 2011年11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扬州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江都撤市设区,扬州中心城市面积从1024平方公里扩大到2310平方公里,“大扬州”发展的帷幕逐渐拉开。

回望近年发展,一个个里程碑式的日子,让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活力迸发、激情四射:

2011年11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扬州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江都撤市设区,扬州中心城市面积从1024平方公里扩大到2310平方公里,“大扬州”发展的帷幕逐渐拉开。

2013年6月3日,省委、省政府在扬召开全省苏中发展工作会议,将扬州列为“跨江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跨江!向南!扬州跨江融合发展的动人旋律奏响。

2013年8月21日,国家发改委主任联席会议批准通过连淮扬镇铁路项目建议书,凝聚着460万扬州人民期盼的“高铁梦”成真。

这些决定古城未来发展的重大项目与重要决策,在扬城大地上形成了一个“交集”——江广融合地带。“大扬州”发展需要这一区域的崛起,江广融合地带将成为扬州城市未来发展的中心。

如何着眼未来,集中力量进一步推进江广融合地带生态保护和开发建设?2013年11月26日,市政府正式发文,将扬州市新城西区管委会更名为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管委会,负责江广融合区域的建设管理。

这次区划调整势在必行,江都撤市设区后,江广融合地带已成为扬州主城区中心,其地位的重要性和得天独厚的生态自然环境,要求我们必须举全市之力打造这一区域。

至此,以扬州古城为核心,广陵新城、生态科技新城等同步发展的“一核多组团”现代化大扬州格局基本形成,也奠定了未来10到20年扬州发展的基本格局。

科学的定位、缜密的部署、恢宏的手笔,再一次展示了扬州改革攻坚谋求大发展的魄力与决心。从江都撤市设区到“大扬州”蓝图拉开,从绿色通道助力产业发展到简政放权迸射发展活力……时代为证:改革,是扬州破解各种难题实现新突破的“总钥匙”,也只有改革,才能为扬州经济跨越发展注入永恒动力,为世界名城建设汇聚新能量。

“对待工作中的难题,我们要像钉钉子一样,一锤一锤接着敲,一件一件干下去,不达目的不罢休,做到善始善终、善战善成。”市委书记谢正义说。

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区划调整

寒冬时节,龙川大地热气腾腾:作为扬州新地标,72层东方国际大酒店建设正酣,阿波罗花木研发交易中心展示出传统地方产业无限前景;九龙汽车二期、江淮汽车10万辆皮卡及SUV、宏运车业皮卡及SUV配套件等产业大项目拔地而起……

12月13日,市委常委会集体赴江都进行系统专题调查研究,一路走一路看,江都产业崛起的新气象、融合发展的新态势,让人惊喜和震撼,而这背后是区划调整、融合发展释放出的巨大能量。

区划调整,显然不只是“市”改“区”名字上的变化,也不单单是城区面积的扩大,而是在大扬州发展的格局之下,城市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社会管理等方面的重新组合、融合发展,是城市发展承载能力的增强,是经济发展平台的提升。

跳出扬州看扬州,在长三角的大版图里,扬州如何深化区域功能布局调整,适应融合发展的时代要求。

中心城区按照“厂往两边摆、人往中间来”的总体思路,加快构建“一核多组团”现代化大扬州的基本格局。市委书记谢正义说:“5.09平方公里古城区是‘核’,保其形、护其魂、扬其韵;‘多组团’就是要以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理念,加快推进瘦西湖公园、生态科技新城等城市组团的开发建设,全面提高主城区的城市建设品质、公共服务水平、社会文明程度和城市国际化水平。

而今,区划调整带来的“合力”在扬州大地上持续发酵:新万福路、文昌路西延工程进一步加速江广融合地带的崛起,广陵新城的快速发展构建了未来扬州CBD的蓝图,大手笔规划交通发展、加快实施重点交通工程项目建设,让更多发展要素向扬州集聚……扬州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

置身于“大扬州”发展框架中,江都、广陵、邗江有了更为明确的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也有了更为强劲的发展动力。“一年厘清、三年拉平”、“同级同权同责”、“同城同步同标”……两年来,市委、市政府将权力下放,让发展更活、态势更优。

广陵,借力江广融合的东风,抢抓大扬州发展机遇,交通银行金融服务中心、环球金融城、江苏信息服务产业基地三期等重大建设项目相继落户,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邗江,区域布局调整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仅优化了全区产业布局,也拓展了重大项目落地的空间。这两年,从总投资35亿元的潍柴亚星项目,到国内饲料机械产研基地在牧羊集团投产,邗江重大项目建设捷报频传,有力引领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今年前十月,邗江完成工业投资已超100亿元。

调整迸发活力,改革继续深入。此次,新城西区管委会更名为生态科技新城管委会,是我市近年来行政区划调整的深化、延续和完善。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生态科技新城既要建设、更要保护,建设要着眼长远,用20年时间开发20平方公里、集聚20万人才。这是今年“改革攻坚年”的攻坚重点,也是理顺城市治理体系、增强治理能力的关键举措。调整之后,实现了以东续西、以西补东、以西启东、东西聚合的发展格局,也再一次为城市发展打造了更为优质的平台。

一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攻坚战”

今年4月17日,扬州主城区与江都之间重要的东西向交通大动脉——全长约9.6公里、总投资20多亿元的新万福路工程开工建设,项目所需资金全部由城建控股集团在市场上融资。

城市发展、民生改善需要大项目、大工程,需要办大事、办实事。然而,大项目、大工程需要大资金,如何解决资金难题?今年以来,根据区划调整后跨区工程和连淮扬镇铁路等工程建设投入量大的实际,市委、市政府大刀阔斧的推进国有企业调整重组,整合组建了城建控股、交投、金融投资、水投、教投、名城、文化发展等10个国有资产管理集团(公司),并分别明确其主业、改革重点任务和承担建设的重大项目。

将好钢用在刀刃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市委、市政府的大手笔。谈及这场国资国企改革,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国资国企由于分散力量不足,今年按照“功能清晰、主业突出、发展可持续、规模可做大”和投资、建设、监管相分离的要求,全市加快推进市属国有公司改革和重组,集中市级可用土地资源、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和调整腾让的行政办公资产,重点做大做强有实力的国有公司,同时启动国有公司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创新,加快建立以国有公司为主体力量的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

改革重组,让国有资产进一步盘活,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以城建控股集团为例,过去总规模只有100多亿元,而重组之后,总规模达到了423亿。规模扩大意味着实力的提升,更意味着融资能力和服务城市建设能力的提升。除了新万福路,城建控股集团还承担了大王庙整治、三湾湿地开发保护等所需的几十亿资金的融资。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还将进一步迈出。明年起,“以资产的大整合创造国有资产的大”将成为国企改革的重点。目前,市委、市政府已经确定了市区“6+2”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改革方案,对国有公司资源如何整合、如何做大做强融资能力、股份制改造、存量资产的市场化进行新一轮改革,推动国有资产做成千亿规模,创造更大效益。

“简政”疾风骤雨,“放权”快马加鞭

今年3月,广陵新城江广智慧城、环球金融城、交行数据中心等十二个项目成功获得“绿卡”。这些重大项目进入“绿色通道”,相关部门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简化流程、并联审批、提前介入、跟踪督办等方法,做到“关口前移、重心前移”,确保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这得益于年初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开设重大城建项目行政办事服务事项“绿色通道”的实施意见》,意见为重大项目开辟了一条快速通道。《意见》出台后,广陵新城抓住契机,时间递交了申请报告书,并在市城乡建设局顺利办理了相关手续。相关负责人坦言:如果没有“绿色通道”,这些项目的建设肯定要滞后一拍。

项目建设更高效,企业办事也更便捷。前不久,广陵区一家企业在当地部门办理了项目手续,公司负责人说:如果是在过去,项目必须要到市里核准,至少需要一周的时间,而现在只需要三天就可以了。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这几年,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一样,扬州县(镇)域经济和企业发展对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行政体制的诉求日益强烈,让“看不见的手”充分施展,“看得见的手”真正有效,成为他们共同的呼唤。

如何让“两只手”发挥的作用?10月下旬,省委书记罗志军来扬调研时强调,要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要求和全省苏中发展工作会议对扬州跨江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的新定位,坚定不移地抓改革促崛起,用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破解各方面体制机制的障碍,限度地释放改革红利。

城市要发展,体制机制的障碍就必须破除。今年以来,尤其是全省苏中发展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市长朱民阳先后主持召开近10次市政府常务会议,议题包括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十二五”旅游业发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水利现代化规划、行政效能问责、促进工业集中区整合提升特色发展、推进政府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改革、创新型城市建设推进计划、2013年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调整改革涉及经济、民生、金融以及政府内部相关领域。而今,通过放更多的权给市场,放更多的权给基层,市级层面以下区域和企业的自主权大大增强,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得到进一步提升。

“简政”疾风骤雨,“放权”同样快马加鞭。自2011年行政区划调整以后,扬州市共向广陵区下放了529项市级行政权力,使之与邗江区实现相对等的“责权利”关系。

一系列简政放权组合拳,折射出扬州向改革要“红利”,以改革趟开一条跨江融合发展新路子的决心。而今的扬州,制度“软环境”也真正转化成为城市发展的“硬实力”。

延伸阅读>>>

临近年末 楼市贺岁片火爆上映

保障房建设提前实现全年目标

官员称宏观调控不应纳入土地长期政策

一普通市民的“减负”账本:来成都8年安了家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扬州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